不缺電的真相:台電撒幣買電粉飾太平
夏天尚未來臨,用電已亮紅燈。十八日台電因備轉容量不足,緊急啟動「需量競價」措施,用每度電十元的高價向民間購電。然而,這已是台電今年以來二度啟動需量競價,且在核二廠二號機除役之後密集發生。台電聲稱核二廠除役後用電沒有問題,但實情是,在發電量不足下,台電為避免大規模停電暴露缺電窘境,只好不惜成本向民間買電粉飾太平,這些都是錯誤能源政策種下的惡果。
三月十四日核二廠除役,立即減少一百萬瓩穩定電量。而早在核二除役前,台電就已得知規畫登場救援的大潭電廠八號機無法及時併聯發電,外界建議政府應思考讓仍可正常運作的核二稍微延役。但蔡政府一意孤行,經濟部長王美花更稱會用各種方式將核二的電力缺口補上,絕不會發生缺電,核二依舊如期除役。
果不其然,核二除役不到十天,三月廿三日就因火力機組故障,供電吃緊,台電緊急向民間買電。需量競價措施是在系統高載時期,開放用戶把節省下來的電回賣給台電,並由用戶出價競標,報價不得高於每度十元,台電採愈低報價者先得標方式決定得標者。這本是開放各家競標的買方市場,台電卻因急著用電,變成賣方市場,有用戶直接開在價格的天花板,台電為了不露出缺電的馬腳,硬是砸下重金撐住備轉容量率。
沒想到不到一個月,台電又再次祭出需量競價。本月十八日備轉容量率差點跌至代表「供電警戒」的橘燈,原因一是發生民營電廠機組破管及故障等突發事件,供電端少了一○五萬瓩,恰巧就是核二廠發電量;二是當天氣溫雖一度飆上卅度,但並未下雨,太陽能、風力發電卻不如預期,原來是空汙導致光電發電受影響。台電只好又緊急向民間高價買電,更請高壓用戶工廠降低用電,才將備轉容量率壓在代表「供電吃緊」的黃燈。
至於民營電廠機組破管與故障檢修期間的供電缺口,台電則樂觀指出,鋒面已到,各地降雨,氣溫下降,用電需求量也降低,不必再啟動需量反應措施。很難想像,民眾期望台電穩定供電,台電卻要「看天吃飯」!四月天已是如此,盛夏用電高峰又將如何?
由此便凸顯了兩件事:儘管蔡政府始終嘴硬不肯承認,但眼前的事實是,台灣的電力就是處在走鋼索的狀態,禁不起絲毫風吹草動;這也再次印證大家對蔡政府的一再提醒,再生能源易受天候等外在因素影響,不能作為基載電力,更不可能是穩定供電的依靠。
更荒謬的是,台電一度電賣給民眾平均約三元,卻要用一度十元的高價向民間買回,才能摀住電力缺口。但這種花人民錢不手軟的做法,早就反映在台電帳目上。台灣這幾年大量轉向燃氣發電,台電去年花在燃料成本上就高達六一六三億元,因此大虧二六七五億元,早超過台電三千三百億資本額的八成之多,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更預計今年還要再虧二七○八億,光這兩年就虧了快五千五百億。為避免破產,台電股東會去年通過增資一千五百億,由經濟部全數認足;而這次稅收超徵還稅於民前,也要先撥補挹注台電。簡單地說,都是從你我的荷包掏錢。
諷刺的是,就在台電差點亮出供電警戒橘燈的翌日,蔡總統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謝年飯時重申,政府會致力以具體行動改善經商環境,其中之一就是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和多樣性,並且不忘吹噓再生能源的成果。但看看台電不到一個月內就兩次砸大錢向民間高價買電,國外的投資者敢來台灣嗎?